兴凯湖,亚洲最大的淡水界湖,4380平方公里的浩渺碧波,连接着中俄两国。这里不仅是满语中“水往低处流”的起源地,更是满族祖先肃慎人生活的地方,他们在这里创造了独特的渔猎文化——“新开流文化”。如今,兴凯湖的冬捕技艺传承千年,被列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每年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前来一睹“冰湖腾鱼”的壮观景象。
随着冬捕活动的“出圈”,兴凯湖的影响力辐射到文化交流、经贸往来、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,中俄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。在兴凯湖畔,中俄两国共同建立了跨国保护区,开展了科研合作;密山口岸的跨境物流高效运转;鸡西市的中俄学生互访研学,文体赛事四季不断,中俄友谊的“周边和弦”在此交织。
**文化共鸣:冰湖渔猎,共享冬捕趣**
1月11日,“2025兴凯湖冬捕节”在鸡西密山市兴凯湖新开流景区隆重开幕。清晨,湖边人声鼎沸,随着鼓点与祈福词,游客们踏冰前行。在“渔把头”的一声号令下,百余名壮汉合力收网,肥硕的鱼儿在冰面上翻腾跳跃,场面壮观。
俄罗斯游客尤里兴奋地说:“这是我第一次目睹冬捕,太震撼了!”岸边,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,冰爬犁和打冰尜的声音此起彼伏,俄罗斯游客安娜在冰爬犁上笑得合不拢嘴。
兴凯湖冬捕源于古老的肃慎渔猎文化,千百年来,这里的人们依靠智慧与勇气在冰湖上捕鱼。如今,中俄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日益热络,去年冬天,俄罗斯青少年和家长来到密山市体验冬捕和民俗文化,今年,鸡西市师范附属小学的学生们前往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进行研学。
**经贸共荣:口岸通衢,共织繁荣图**
密山口岸是中俄两国的重要陆路口岸,近年来,随着中俄边境游的升温,大量俄罗斯游客来到密山体验独特的风土人情。37岁的俄罗斯游客亚历山大带着孩子们排队入境,他说:“跨境游真是太便利了,4小时就能到达中国。”
密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为游客提供了快捷的通关服务,据统计,自开通以来,密山口岸已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42.8亿美元。
黑龙江义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货、收货、仓储、报关、清关和跨境运输全流程全链条国际服务的跨境物流民营企业,公司副总经理刘海涛表示,公司80%的货物从密山口岸出境,旺季时,每天都有八九万件快递出境。
**生态共守:碧水连疆,共书生态卷**
兴凯湖是中俄两国共同的“宠儿”,两国保护区在科研、宣教等领域密切合作,共同保护这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。近年来,两国积极开展鸟类联合监测,建立鸟类疫源疫病监测档案,为保护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依据。
在兴凯湖新开流景区,中俄儿童国际绘画作品展展厅内,陈列着两国儿童以“友谊长存·生态共生”为主题创作的百余幅作品,展现了中俄人民的“跨湖”情谊。
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,是黑龙江省唯一同时拥有界江、界湖、界河之地。近年来,鸡西依托丰富的冰雪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,不断拓宽对外交往渠道,深化与俄罗斯相关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,传承中俄友谊,促进中俄民众在交流中增进了解、收获友谊。